
八道脱式计算题带答案?
四乘以一百零二减去二乘以四十九。脱式计算,四乘以一百加上四乘以二,四乘一百等于四百。
四乘二等于八,一百加八等于四百零八,二乘五十减一。
二乘以五十等于一百。二乘一等二。一百减二等于九十八。用四百零八减去九十八等于,三百一十。
孩子三年级了,数学计算题老出错,怎么办?
计算题,因为题目个数比较多,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有时候会出现眼脑不一的情况。即看到的数字和自己脑袋里面形成的数字印象不一样,最后导致出错。
一般地,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导致孩子出错,我们先从最根本的大脑运作开始。
1、基础类的知识包:20以内的加减,乘法口诀
2、过程类的知识:比如竖式运算时的步骤,心算时的步骤。
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的术语,大脑的工作区间,这个工作区间需要调用我们的基础知识和过程类知识。如果基础知识是错误的或者模糊的,自然就经常容易出错。
例如:孩子对于口诀经常会出现差错,对8+7经常会运算出错,那么自然就容易导致结果出错。
另外,孩子也容易在过程类的知识中犯错。
我是领悟教育,是十几年教龄的低段老师,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我教三年级的时候,看见我班的学生每次考试做数学题,经常丢分的题目都是计算题。有时看见很简单的题目学生都算错,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想不批评他们都不行。后来看着他们重新算一遍,结果是对的。我对学生计算题丢分总结了一下他们学习的态度:
一,粗心大意:看见题目拿笔就算,没有仔细看清楚数字,计算完后没有检查验算。三年级的数学计算要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掌握三位数加减法,如果孩子粗心大意看错一个数字,计算结果肯定是错的。所以看清数字和检查很关键,平时做数学题目时要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二,计算速度慢,有的孩子刚开始计算时磨磨蹭蹭,没有把握好时间,到最后计算时错题就出现了。改数学作业或试卷的老师都会发现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都是后面的题目。前面几道题都不会出错的。这种原因一是个别同学对乘法口诀和口算能力不过关,二是平时做事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三,对运算顺序不理解:三年级不但要掌握乘除法,还要学会乘除加减混合运算。在数学混合运算中,要掌握运算规则: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是必须掌握的运算规则,错一步全部错。有的孩子没看清题目,拿起笔就按顺序计算,结果肯定是错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比起学好语文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博览群书做到腹中有书气自华。数学更需要一份坚韧的耐心与细心。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学习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
小学生在计算题上丢分很正常,但是总是丢分就不正常了!这是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说这题都会,就是马虎!并不在意!下次注意!真的仅仅是马虎吗?下次照样错一些!照样得不了满分!所以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行!马虎只是错题的一个借口!
第一: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不认真,心性就静不下来!心浮气躁的,要想全部做对题目,每次都对!是很难得!
第二:养成检查的习惯!做完了要检查,避免看错,写错,笔下误!通过检查,降低出错率,提高计算正确率!
孩子三年级了,数学计算题老出错,怎么办?我是张老师,很高兴为你解答。
1.正视问题,分析原因。孩子已经三年级了,他已经有了基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数学计算题老出错,这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三年级毕竟还是小学的基础阶段,计算题无非是加减乘除等,他经常出错其实就是一个原因:不会做。
也许你可能不想承认,说他是粗心、马虎等,其实你自己也明白那都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2.对症下药,专项训练。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他出错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找到他经常出错的题型,并进行专项训练。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她只要是遇到1000-425=?这类计算题,就必错无疑,因为她不会计算0的连续借位问题。后来我教他一个方法,那就是把1000变为999+1.然后,我们把刚才的算式就变成了计算999-425+1=?的问题,教会她这个方法之后,从此她的这类问题再也不会算错了。
3.教会孩子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我当老师以来,在无数次的监考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做完试题后,根本就不检查,即便检查,他们也是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地看,不再动手验算。其实自己给自己检查错误,一般都查不出来。
在这里,我教你一个检查试卷的方法,那就是盖住答案、在草稿纸上重做。如果重新做了之后,答案还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可以再试下第三种方法。比如刚才是计算234+542=?现在我们就可以计算542+234=?或者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是否正确。如果这时答案依然是一致的,那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4.整理错题集。也许你认为这有点小题大作了,他才是小学生又不是高中生,其实不然。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益终生。整理错题集,就可以把自己的错误全部写到本子上,有时间了随时翻看,如果你把自己的错误之处都记住了,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那么你已经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