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江苏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医保报销比例差别
一、门诊报销比例规定
上了医保后,如果是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20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80%。而无论哪一类人,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
举例来说,如果您是在职职工,在门诊看病的花费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50%,就是250元。

二、住院报销比例规定
目前一个年度内首次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时,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起付金额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按50%确定,就是650元。
而一个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额目前是7万元。住院起付标准如下:
***含***以上医院:7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500元、400元、300元。
二级含二级专科医院:6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400元、300元、200元。
城乡差距的原因?
1、从事的产业不同
我国农村人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也就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大,利润率普遍较低,而工业和服务业报酬多。
2、劳动力分布
因为城市里赚钱更容易,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前往城市打工赚钱甚至落户。建设主要靠劳动力,农村缺乏青壮年的劳动力。
3、中国体制
(一)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的是相应的第一产业; 城市居民从事的是相应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由于第二、第三产业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市民获得的收益相对也较高。而乡村农业生产力落后, 农民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由此可见, 正是城市和乡村存在两个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系统, 这两个系统内部的要素和运行方式都存在差别, 导致了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果, 产生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再者, 我国城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城市生产力发展较快, 而乡村生产力发展缓慢, 因而导致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别凸显。
( 二) 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国家发展战略决定了政策的选择。建国后,面对我国生产力极其落后、国家一穷二白的现实, 我们决定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然而, 我们在实施这一战略之前, 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业化的资金约束问题。根据当时的实际, 加以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 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了以农补工的工业化道路。为此, 我们***取了城乡分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系列城乡分治的国家政策经过长期积淀, 对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产生极大影响。
( 三)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结构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即一国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运行的社会子系统。一元是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 另一元是相对以传统的农业部门为代表的落后的农村地区。在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 城乡生产力发展不同步, 城乡生产关系变动也不一致。因此, ***为实施城市偏向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制定了一整套城乡隔离制度, 从而形成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差别。
( 四)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用***经济体制对***进行配置, 因此, 我国城乡差别具有***经济的特征。实践证明, ***经济存在的弊端阻碍现代社会的发展, 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 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制度不完善、农民的市场适应能力欠缺和原有的体制积淀等因素, 市场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城乡差别。最后,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农村历史上形成的自然经济传统、农民素质较低、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使农村的落后生产方式长期存在以及我国农业受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的冲击而引致农民收入降低也是我国城乡差别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医疗保险城乡差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医疗保险城乡差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