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对北大教授李玲“全民免费医保改革时机已成熟”的呼吁有何看法?
北大教授李玲提出的全民免费医保时机已经成熟,重点在"时机"上,除李玲教授的观点,自己也有一点浅见。
第三,国家的经济运行体制的系统保障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如金融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等。
第四,国家、集体、社区乃至公民的健身强国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国家、集体、社区等强身保健设施的高度完善。
第五,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法律上提供保障免费制度的安全且高效运行。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时机",请阅读此文者给予指正。
谢邀:完全可以,这样做可保证全民都拥有医疗健康,不会因多病,大病而返贫,也体现无论何人都有同等享受国民医疗健康***。也适合世界对健康的保障,同时体现国家对国民的***关怀。是走向全民小康的保障之一。
严重地脱离实际。现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基本医疗保险,尚不能解决公民看病就医问题,还需要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叠加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大病医疗;一些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规定引导下,还自己制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把个人缴费全部纳入统筹基金调剂使用;一些公务员、离休人员,全部财政解决就医费用,再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就医费用逐年提高。现在实行全民免费就医,根本不具备经济条件。
谢谢邀答。
没有详细研究李玲教授关于免费医疗的系统理论,不敢贸然评论。
愚以为,国家若现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不能说完全不行,但全体国民和医卫行业可能要对以下变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为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国家不会放任按需所需,必然会严控医疗费用支出。
一是就医方式上,改变目前任选医院就诊的方式,实行社区医院首诊制。除急诊外,需要就医的,必须先去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认为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才可在上级医院治疗。
二是对医院付费方式上,会实行严格的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付费。比如按人头付费。***设某社区有10万人,***每年按每人1000元给社区,包干使用,自求平衡。那社区医院就会能不转诊的就不转诊,以节约费用。
三是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会放缓提高。实行免费医疗,中央财政不会大包大揽,主要压力在地方财政。地方就会先保证医护人员工资,再考虑更新设备,购买高端设备及改善就医条件。对财力不富裕的地方,后者支出就会减少。
四是私立医院会迎来发展时机。私立医院若具备高端服务、高端技术、高端设备,估计年入百万以上的高收入者住院时会首选私立医院,而不愿去公立医院住几个人一间的病房和接受普通的治疗。
五是有技术的医务人员会流入私立医院。
六是地方财政在高压之下,在实体经济税收不能大幅增长时,会把收入增长点放在土地财政上,助推地价上升而推高房价。
七是国家会严控药品和医疗设备价格,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将产生很大制约,进而影一定程度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的养老和医保什么时候才能有望全国统筹没有地域限制?
谢谢你的邀答。
据我个人推测,养老保险和医保要实现全国通用,不受地域限制,不说永无可能,至少在10年内不可能,其中原因可能要有几千字的文字才能说清。
用最简单的文字单说医保吧。
现在我国医保,大都实行的是市、县统筹。以县统筹为例吧,就是以县为单位,负责医保基金的筹集,然后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自求平衡的原则制定本县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即报销比例。如果不对县外就医进行限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一个胆囊外科手术,在县里医院治疗,可能不到一万块钱,而到一、二线城市治疗可能要一万大几,那医保基金就要多出好几千块钱。还有,你到外地出差,因感冒在药店买10块钱药,***设全国联网的话,那这个药店怎么才能从你们县要回这10元钱呢?要打印一份结算单上传到你们县医保局,医保局要进行真实性审核,然后通过银行把这10块钱转过去,全国多少县市啊,财务费用成本高不高?
你可能会想,全国各地把基金全部集中起来,在各地建立结算中心不就行了?当然也行,那前提是全国要统一缴费标准和统一待遇水平。这中间就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二是全国统筹,地方就没有压力,基金收缴和费用控制可能就没有什么积极性,因为都会有一点地方保护主义。当然还有其他许多问题。
其实,对大部份参保人来说,医保全国联不联网,并不是那么特别重要。一是若在外地长期居住,可以办理异地就医手续,二是对个人帐户金,也就那么点钱,集存在医保卡上,以后也许会有集中使用的时候,这钱永远是你的,象我们市,若[_a***_]外迁,个人帐户金是可以转至个人银行帐户的。
要忙别的了,就此打住吧。
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金的发放与年度认证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现在可以在网上刷脸认证了极大的方便了异地养老的人群。要是有些地区补差,也能实现这样的做法就更好了。现在最头疼的还是医保问题,有些老人医保关系在户籍所在地,人长期住在另外的地方,医保转移手续麻烦,如果一旦大病住院还是要回原籍地,这样转来转去十分麻烦,希望长三角地区率先能实行医保一卡通就好了,像我户籍关系,医保关系都在上海,人却在浙江看病极不方便,好在没什么病。有些惠民实措真的是望穿盼双眼,只盼得深山出太阳,只盼得早日实行医保一卡通。
不请自来。中国的养老和医保全国统筹,暂时还是不可能的,里面有太多的因素掣肘全国统筹了。
首先,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总所周知,缴费基数和缴费比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养老金领取水平。如果实现全国统筹,缴费基数高的,缴费比例高的就会主动下调,没人会愿意吃亏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养老金缴、取比例失衡,最后酝酿更大的危机。
其次,要老金结余水平。目前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09万亿元,表面上看还比较多,但是全国层面来看只有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这七个省市是有结余的,其他省市都是亏损的,如果强行全国统筹,就等于从这七个省市的老百姓手里掠夺财富,这个是不会有人答应的。
然后,物价水平。***设以上问题都得到解决,物价因素也是一个大问题。举个例子,一个四线城市4000元退休金的生活可以过得不错了,甚至还能有点结余;但是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4000元的退休金基本只够生活,没有储蓄以后医疗、养老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最后,缴费问题。现在由于是地方***兜底的,不足部分都是地方财政自行承担,除非特别困难的地方是由国家财政船转移支付。对于不缴养老保险的行为查处力度很大,基本上抓到就是严肃处理。如果全国统筹的话,那么地方***失去了缴费动力,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就会发生,毕竟社保支出是企业的一个大头,这样能让企业更好的生存下去,有很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
综上所述,中国的养老和医保全国统筹,暂时还是不可能的,里面有太多的因素掣肘全国统筹了。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贸然实行全国统筹,对于养老金制度的运转是非常危险的。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筹是一项庞大的民生糸统工程,它需要集全民之力,还要有足够的国家财力支撑,只有经济快速发展了,才能有序向前推进,才能实现养老、医疗全国统筹。
一、养老金保险统筹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保险统筹制度分两种统筹制模式。一是地方***以省级统筹,市县级具体管理并组织施实。二是央企以总公司为统筹单位,省级分公司具体管理并组织施实,比如三桶油、五大银行等等。
2018年实行了养老金国家调剂调拨制度,这就为各省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统筹近期内可能性很小,主要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短期内赶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达地区养老金保险缴费基数高,退休后养老金就高,欠发达地区要想分别人的一杯羹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稳定大局,也不公平。举个例子:北京养老金为100,天津75,河北50,如果把北京的25给河北,降低北京收入可能吗。
二、医疗保险统筹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统筹制度和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模式是一样的。
医疗保险统筹的统筹档次要低于养老保险统筹。
2018年以来我国只有三个直辖市及宁夏、清海、甘肃六省市实现了省级医疗保险统筹,其它省均为地、县级统筹。
不过近几年国家对医疗保险非常重视,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答复人大代表的决议中表示,有条件的省尽快实现省级医疗保险,加快全国医疗保险统筹制度。
养老和医保全国统筹已经基本实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国各省基础养老金、医保金的水平完全一致;中国的特色就是有分有合,有统的要求(比如全国一盘棋),也有分的必须(各地因地制宜)。毕竟中国各省市的情况差异太大,一刀切的做法不适合中国国情。
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你的基础养老金可能是5000元/月,但是贵州山区城镇的居民很多刚刚脱贫,正常工作劳动力的月均收入可能只有3000元,养老金自然也就更低一些;你认为是按哪个标准做全国统一比较好?按上海?按贵州?按平均值?显然只能按各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养老、医保制度;当然,如果某个省的养老、医保运营有问题,那么就可以全国统筹。
什么是财政包干?
财政包干是指中国为了正确地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利益分配关系而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内容是,地方预算收支核定以后,在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地方超收和支出结余,都留归地方支配,地方短收和超支,中央财政不再补贴,由地方财政自求平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医疗保险自求平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医疗保险自求平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